2023 年 7 月 11 日傍晚,武汉大学文理学部图书馆里的阳光斜斜切过书桌,大一男生肖某某对着裤腿抓挠的动作,被斜对面的杨景媛用手机镜头记录了下来。谁也没想到,这个持续两小时的拍摄,会在两年后掀起一场横跨法律裁决、校园治理与网络伦理的轩然大波。

法院判决书里写得清楚:2025 年 7 月 25 日,经过两次不公开审理,武汉经开区人民法院认定肖某某的行为 "无法被认定为自慰,有抓痒的高度可能"。肖母提供的就诊记录显示,儿子从小患特应性皮炎,那天不过是天热引发湿疹复发。
但这份迟来的清白,挡不住肖某某被确诊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书,也换不回因网暴去世的爷爷和变成植物人的外公。
另一边,杨景媛的社交账号却在宣判后愈发活跃。7 月 27 日凌晨,她接连发布动态,高调宣布自己保研香港浸会大学法学专业,还拿到了博士录取通知,甚至在字里行间嘲讽肖某某 "以后保研难,申请出国也会被举报"。

更令人咋舌的是她那句 "要把他妈送进去坐牢" 的宣言,与她坚持要将肖某某 "身败名裂" 的表态形成呼应。
这场舆论撕裂的背后,是两条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。肖某某因 "不雅行为" 的记过处分,保研和留学计划全成泡影,现实中被同学孤立,多次出现自伤举动,靠亲友 24 小时轮流看护才勉强维持安全。
而杨景媛不仅学业顺风顺水,还在 2024 年 11 月的社交动态里留下过这样的文字:"有点过分性感了汤老师,真的想和他 do,大 do 特 do"。

虽然 "do" 在英语中有多种释义,但结合语境和网络用语习惯,这段文字的性暗示意味不言而喻。这种对特定对象的露骨表达,与她指控肖某某时强调的 "人格尊严" 形成了刺眼对比。
有网友发现,这位 "汤老师" 是位外籍人士,这让原本就对事件处理不满的公众,更难接受这种双重标准 —— 为什么对同胞的正常生理反应能上纲上线到 "性骚扰",却对外国人发表如此轻佻的言论?
武汉大学的处理态度更添疑惑。校方在 2023 年 10 月给肖某某的记过处分,被其母亲透露是 "为当时的舆情降温,是应急处理措施"。而在法院明确判决肖某某无罪后,学校既未撤销处分,也未公开回应,仿佛那场让一个家庭支离破碎的风波从未发生。
这种沉默,与杨景媛顺利保研形成的反差,让 "程序正义" 成了空话。

香港浸会大学虽然表示 "有清晰的招生政策和行为守则",但 "不会就个别案件发表评论" 的表态,更像是在回避问题。毕竟法学专业最讲究证据与公正,一个能对无辜者持续施加伤害的学生,如何肩负起维护法治的责任?
现在再看杨景媛那句 "成年人要为自己行为负责" 的录音,格外讽刺。当她在图书馆按下拍摄键时,或许没想过这句话最终会回旋到自己身上。网友深挖她的过往言论,不是为了网暴,而是想追问:同样的行为标准,为何不能平等适用于每个人?
这场风波里没有赢家,只有被撕裂的信任和被辜负的期待。肖某某的遭遇提醒我们舆论可以有多锋利,杨景媛的言行则警示着双重标准会带来多大伤害。

而武大的沉默,或许才是最该被追问的部分 —— 当一所顶尖高校在真相面前选择回避,它培养的究竟是捍卫正义的人才,还是精通钻营的 "聪明人"?
加载中,请稍侯......
网友评论